談‧情‧說‧愛

2006-07-02下午‧台北客家文化會館‧
大卿導師vs.江文瑜教授
       
男人的慾望比較強?
引言人:剛剛江教授提到人本身的本質,男女基本的生理構造不同,所以要的東西絕對不一樣,在男性「性」這一方面又更強。若修行這條路上,沒有跟太太一起修的話,請禪師在這一方面給建議,夫妻雙方在情慾方面怎麼樣去配合?
禪師答:我不同意女性的慾望比男性弱。
與談人:剛剛的意思不是說女性比男性弱,而是男性的性衝動比較強。
禪師答:不知道!我說不知道是因為那只是一種表現方式的不同,男性只是在生理的動作很快,而女性的展現卻是「暗勁洶湧」,所以很難這樣比的,這是質跟量的問題,男女質量是相當的,是一樣的。男女在情慾上主要不同在男性不會懷孕,比較不用考慮懷孕的後果,女性很自然連想到萬一懷孕的後果。所以,到底是男人還是女人的情慾比較強?或者是弱?我想不能這樣分的。如果說「男人的事業壓力比較大」,這個在現實面我們可能都同意,但如果講到內在的東西,是一樣的。
男人為什麼事業壓力再大,還是可以忙出外遇來,看他很忙的樣子,不曉得是去那裡,反正很忙他還是要,不是不要,只是因為他很忙,很多東西喜歡速戰速決,想很快的把事情搞定。

在感情上,他也希望安定,在男女這方面都是一樣的。

假設女性今天的事業也發展到男性那種地位,她也會想外遇的,也會想找到一位知心的人,男女在這方面並沒有任何不同,男性想外遇的誘發力,跟女性想外遇的誘發力是對等的,唯一的不同是,你有沒有那個機遇與「社會力」(資源)

是指你在社會上有多少力量(資源)的問題,就現在這個社會來說,一般女性的資源還是比較弱,這是一個社會力的問題。今天男性有外遇,或是去交女朋友,他靠著的也是一個社會魅力,而女性去交一個異性的朋友,也是靠她的社會魅力。就像一位女歌星有很多男性的歌迷,一位男藝人,就有很多女性仰慕,這就叫做社會魅力,在情慾的追求上,大家都是對等的。

有人以為只要修行,就不談男女之情---「喔!修行了以後就沒有男女之慾。」不是的,修行了,男女之慾會變得佷自然,完全沒有造作。對修行人而言,很多人的情慾都是造作。因為有抓取,要透過情慾來表現對對方的愛,想要跟對方沒有距離,卻不知道用什麼方法,就以為性行為是一個方法,這就是「造作」。

拉近彼此的距離
   有一位先生跟我說:「我以為她要房事,所以我跟她房事。」這位太太也跟我說:「我以為我先生要房事,所以我要房事,其實我不想要。」男的說他不要,女的也說她不要,但是他們都以為對方要,所以「要」。大家都誤會了,還可以誤會四十年。

   真的,我做過很多調查,也有很多人跟我告解,很誠實的告訴我:「我沒有這種慾望,因為我先生要。」「我沒有這種慾望,因為我太太要。」同一對夫妻喔!你看,我們多麼造作,我們都不了解對方,然後就假設對方有很多的需要,我們對情、對慾愛,就有這麼多的猜測與誤會,我們以為自己在談情說愛,其實都談錯了。為什麼?因為心靜不下來。

心靜不下來,就根本不知道對方在要什麼。親如夫妻啊!不知道對方的要是什麼,所以我說那是陌生人。很多人說:「啊!我們結婚這麼久了,實在是很難把他看成陌生人。」其實本來就是陌生人,你以為你了解你的配偶?其實不了解啊,絕大部份的人不了解他的配偶,為什麼會失去愛情的感覺?為什麼會變成親情?因為你以為你了解,其實你不了解。

了解一個人
必須完全的交心
了解一個人沒那麼簡單,必須完全的交心。「交心」是要交出自己的貪瞋癡,貪瞋癡就像自己的皮一樣,要脫皮啊,交出去就像是剝自己的皮,先生跟太太交心,太太要跟先生交心,沒有那麼容易啊!一個人要對自己非常有信心,他才敢交心。沒有交心,怎麼知道對方在想什麼,不曉得!所以有時候很多夫妻之間的對話,突然你會覺得你對你的配偶好陌生,一下子很了解他,一下子又覺得對他好陌生。他怎麼會講這樣的話?不認識啊!

不認識有什麼關係?沒關係啊!不認識不是更好嗎?不認識不是更單純嗎?不認識不是更由衷嗎?不認識不是更可以歸零、重新開始嗎?

很多夫妻結婚了三十年,老婆說:老公啊!如果回到三十年前你還會不會追我?天曉得啊!他說YES or NO,妳都不要太認真啊!什麼是愛情---真的能夠很自信,完全不擔心對方會外遇。你說:愛情一定是不安,一定是無常,一定是防不勝防的,儘管防不勝防,還是要防,還是要幫忙踩煞車。這樣子叫做交心嗎?

真正的愛情,成熟的愛情,就是非常的放心,即使他有外遇,你也很放心,會祝福他。你有足夠的自信,如果今天他選擇別人,表示他更適合別人,你願意祝福他,愛情敢放,才會有十足的張力。
如果愛情是一種抓取,一種有所求,一定會嫉妒。我告訴你:我不要。我不知道你要不要,很多人都說要,即使嫉妒我也要,有所求我也要,抓取我也要,要不得我也要,要不來我也要。我就覺得很奇怪,何必這樣子呢?愛情就是「要」(台語),愛就是要,我愛啊!這樣子會玷污了愛這個字,愛是很單純的,非常純潔的,才叫做「愛」---沒有佔有,沒有嫉妒。你說:你講那個太好聽了!如果是不好聽我也不要,既然是不好聽,我也不敢說「我愛你」,因為我說了我就不由衷,我說了就會欺騙自己、欺騙別人。

能不能讓我們一起嚮往真正的愛?最純潔的愛---沒有嫉妒、沒有佔有、完全的交出去。即使做不到也深深的嚮往,然後一直來勉勵自己,不管遇到什麼困難,不管這段婚姻或愛情能不能繼續,我都願意用學習的心、謙虛的心,學習生命的最重大課題,一起做到「業盡情空」。

業盡情空
業盡---「業」是業力,「盡」是完全,貪瞋癡的業力完成了,乾淨了,叫做業盡。
情空---「空」不是沒有,情變得非常深澈自然,毫無造作,叫做情空。
「業盡情空」多麼美麗的字。
          傳統佛教的另一句名言:『情生智隔』。情竇一開,智慧就有扞格掛礙了,叫做情生智隔。佛陀是一位很深情、很純情、很有智慧的人,講情生智隔,是為了杜絕私情和濫情。不寂靜的激情迴向,可能是招來更多的迷惘困頓。講業盡情空,進一步闡揚了人性的發展!業盡情空就是身口意清淨了,所有的業力脫落,感情變得非常自然,非常深澈。感情很深的時候,我們都看到每個人的最美,都看到每件事有啟示。

聖脈有一句話:有情就美!對生命生出深情的時候,看每一個人都很美。
每一個人都很美,我就沒有比較美嗎?!每一個人的美,都是沒得比的,你為什麼選擇跟她在一起,沒有為什麼,就是緣份。

【問答篇】
學生問:如果夫妻一個要修行,一個不修行,怎麼辦?
禪師答:他不要修,那我也不修啊!我修「無修」---修不要給人家看到的,對不對?不要讓對方用修行來做一個理由,說:我不要修,你要修,這樣我跟你沒辦法相處。他如果那麼反對修,我就不要修嘛!為什麼修要修到給人家看?這種事沒有辦法禁止的,就像外遇一樣,我心裡面偷偷想別人,你能怎樣!
這種事只能交出去,夫妻之間、男女之間,就是要學習交出去,因為你知道這個東西是沒辦法控制的,沒辦法防,防不勝防,說防不勝防也要防,那會很辛苦的。幫助他領悟這個道理。
所以說,不要跟別人說你是來修行,你是來參加寫作團體,聖脈這個團體要寫作,要學習講話。所以來聖脈是參加一個講話的團體,學習講話。
「你有沒有覺得我最近比較會撒嬌?」就這樣問妳的先生,問你的太太,他說:「沒有!」那我再去學。他說:「有!」那我更要學,就是這樣。所以要會說話,說話很重要,不會說話,太耿直,實在是給自己製造麻煩。

靜下來,才能認識自己
學生問:一個人的情慾會因為年齡到了某一個程度之後,需求降低了,所以那個時候是修行的好機會?
禪師答:很多人對男女性慾的認識,都是從書上看來的,不是真正了解男人、了解女人。真正了解男人、了解女人、了解自己的身體,一定要透過修行。
             
               很多人對自己的身體是不了解的。我從小對『性』就非常好奇,曾經趴在地上看兩隻在交配的鴨子到底在幹什麼。我看過各種動物的交配。深入的去研究各種生理學。單透過外顯的行為,其實是不可能了解『性』的,性生理學教授會比較了解『性』嗎?我不認為,那種東西就像痛的感覺一樣,牙醫師了解你的痛嗎?麻醉科醫生了解你的痛嗎?神經外科醫生了解你的痛嗎?婦產科科醫生了解你的痛嗎?
      
               痛是一個直接的體驗,生命是體驗的,不是人云亦云的,到底情慾的發展是怎麼一回事?內心靜下來,好好問自己這個問題。為什麼說男人性慾好像比女人強,或者是衝動比較快,這些都是被教育的,像很多人說小孩子也會舉陽啊!多人以為男人的舉陽就是性慾,這不相關的,舉陽就舉陽,難道含羞草張開就是舉陽嗎?它是交感神經跟副交感神經一種反應,沒有什麼的。

               情慾是要好好的靜下來,才會看得清楚的。不靜下來,只想要看書,聽人家說或看很多電影,只會給你一些錯亂的引導。很多電影中的男歡女愛都是假的,很多的成人影片更是假的!但我們好像看了,就聞雞起舞!其實都是靜不下來。沒有靜下來,要了解自己很困難,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是人云亦云。

               我們自己對情慾的了解是很有限的,很多是被錯誤教導出來的,叫做造作。我們都在「要」,「要」感情就是造作;不敢交出去的,都是造作。人的感情是很自然的,但我們不是,我們在抓取,抓取本身已經扭曲了人性。習以為常,反而誤以為抓取就是人性,事實上人性不是這樣,人性就像水的源頭一樣乾淨,但我們以為人性易受染污,就將易受染污當成人性,然後建立在一個會抓取的前題下,談純潔的愛情,牛頭馬面了!

               先入為主地以為「人性就是會抓取」,而去追求一個「一抓取就失去美感的愛情」,愛情還會是自然的嗎? 
               很奇怪啊!但我們的社會卻這樣講,人性是抓取。我們要純潔的愛情,但純潔的愛情抓取不得的。以一個會抓取的人性去追求一個不抓取的愛情,然後說這叫張力。我想這樣對人性會有一個佷大的誤解。

              人一定要靜下來,一定要肯讓自己的心非常安靜,才有辦法認識自己。蘇格拉底說:know thyself. 要懂自己。要了解自己,心要靜下來。這個東西不是說人家告訴你,你就可以知道的,要願意好好的靜下來。既然是這樣子,就沒有所謂的老年修行。年紀大了才修行,是印度教想要圓滿世間的一種講法。不了解人性的源頭。他會想用體制取得自由的結果。解脫不能靠體制,自由的源頭是那個本心,要自由就要找到本心。

自由的源頭是本心
奧修想要自由,他倡建公社,等於建立一種制度,但人性是不能制度化的,制度化是為了穩定社會,不是為了穏定人性,人性不能靠這樣來穏定,人性要靠你去發現,人性要靠教育,教育是啟發,不是約定俗成的灌輸。聖脈強調的是回到真正的自然,不要造作。我們在追求情慾的過程,有太多的造作,自己在造作,自己都不知道。
學生問:聖脈的愛情觀,請大卿導師再說明一下。
禪師答:我們講:「什麼是人性」。心靜下來的時候是人性,還是心亂的時候呢?還是說心亂也是人性的一部份?什麼是人性?要研究人性,要實驗人性,是在心很亂的時候去研究它?啊!昨天心情很不好,做了噩夢,然後再去研究噩夢,噩夢可以研究出他的人性嗎?人性,要研究它是在一個很平靜的狀態下,叫作人性?還是很不平靜的狀態下才是人性?
我們很容易覺得在不平靜下,也是人性。人性的不平靜就像現在心很亂,不知道自己要什麼。然後你說,這就是人性。這樣叫做人性嗎?還是說這人性已經亂了?性已經亂了?不亂的那個叫做什麼?什麼叫做不亂的人性?已經亂了,那個才叫做人性嗎?心已經亂了,那個還叫做你的心嗎?我的心好亂,什麼是你的心?講得出那個心嗎?
我們要講心、講性,應該是不亂的時候,心性很安靜的時候,那個才叫人性。好像說,你愛我嗎?要心靜得下來才知道啊!你說:我怎麼可能知道?我已經不知道了啊!你說你不知道,那你說「你很愛我」是什麼?我就一直想你啊!沒有辦法控制的想你啊!沒有辦法控制的想你就是愛嗎?真的嗎?有那麼簡單嗎?
愛是需要對話的,不是一廂情願的。「我不管你愛不愛我,我就是愛你。」可以這樣子嗎?「聖脈不是講絕待的愛嗎?」人家如果不喜歡你,你一直愛人家,我想也是一種干擾啦!所以要懂得尊重,懂得回到心安靜下來,才知道自己要什麼。
心如果靜不下來,你的要可能也不是真正的要。好像你三心二意的時候,我去問你:你到底要什麼?你說:我一生都是三心二意。然後你告訴我三心二意就是人性,我不相信。應該說:三心二意不是一個正常的狀態,也不是你要的狀態,那也不能叫做人性,但是為什麼我們常常讓自己處在一個三心二意的狀態,處在一個自己不知道自己真正要什麼的狀態,然後還要來界定說這就是人性,我們不同意這叫做人性。
人性是靜下來的時候才算,所以你要先學會靜下來,你還沒有學會的時候,不可能知道什麼是人性,你亂的時候,千奇百怪的人性都可能跑出來,你亂的時候,好像說酒後亂性一樣,你說:啊!酒後亂性那個叫做人性。那已經亂了,還叫人性嗎?那是亂了,應該是亂之前那個叫做人性。心不在焉叫失念,不叫有心。

宗教符合真正的人性
學生問:我覺得在基督教,性是對神忠誠下的一種工具,它賜給你一個玩具,一個生產的工具,可是在佛教裡面說回歸自然是最重要的,可是每個人回歸自然的點都不一樣,譬如說同性戀或是戀物癖,或者是任何不同的東西,如果說他靜得下來的話,那是佛教教義對回歸自然的一個重整嗎?因為我覺得回歸自然還不是終點,感覺回歸自然好像是中間的過程,然後還要再找出佛性,再達到佛陀當初設下來的道路跟最終的終點。我想問的是,這麼混亂的一個大局面的情況下,就每一個人自然的性就不一樣,那佛教用什麼方法去統整它,就是怎麼去來斷定說什麼是靜?什麼不是靜?然後怎麼樣才是正軌的?怎麼樣是反動的?
禪師答:靜當然是有程度,就像襌定,有一禪二禪的層次嘛!基本上我們認為靜下來才有辦法談性,談什麼叫自然。自然的意思是:不管怎麼擺盪,它就會回到那個點,有時可能會掉舉,有時非常消沉,有時非常興奮,好像在兩極裡面擺盪,當鐘擺擺到一個平衡的點,稱為自然,一個很安靜的點。你問:這個安靜會不會導向解脫?會不會導向佛教講的涅槃理想?我的答案是:會。但這是需要引導的,因為我們都在找,每一個人都在找最自然的,最符合人性的。
如果說佛教是違反人性的,或基督教是違反人性的,這聽起來都很怪。基督教講原罪,講救贖,或者講要愛主、敬主,要愛人如己。如果說宗教是違反人性的,我想這樣的宗教不值得提倡。宗教一定要符合人性,符合人性的才叫宗教,而且是符合真正的人性。那就是剛剛的提問:「什麼是人性?」我們講靜下來才知道。有人會問:什麼叫靜下來?這就是細節了,我也可以告訴你什麼叫靜下來,從佛教的觀點,靜下來就是你的世界開始往內,你會看到外面的世界都在裡面。
聖脈的術語:世間在裡面或心包太虛。當心靜下來時,你會覺得心量包含整個世界,這是一個自然的狀態,不是刻意創造的,你會覺得氣吞山河,但沒有那麼強勢,我們講心包太虛,你真的覺得整個世界都在心裡面--看盡了天下,看盡了宇宙,整個宇宙都在我的眼睛裡面。
天下在那裡?天下在我的眼睛裡面,它不在外面,就在我的心裡面。這是靜下來的感覺,那種感覺是很喜樂、很寂靜的。
當你很喜樂、很寂靜的時候,當你看到別人就看到自己的時候,請問你,情慾在哪裡?當看到一個東西很美的時候,我覺得我的慾望消失了,這就是美感的感動,慾望不會生起,我覺得你好美、好美,好感動,當我很感動的時候,慾望生不起來。慾望生起來的時候,美感就消失了。就這麼簡單。如果我有慾望,美感就消失了。美感跟慾望是不會同時存在的。
美感升起來的時候,慾望就消失了。慾望怕光,美感是光,光一出現,暗就不見,你不能說光跟暗是衝突的。沒有衝突,美感不是跟慾望衝突。但美感只要一出現,慾望就消失,慾望一出現美感就消失,就像光跟暗一樣。沒有照到的地方是暗,但光是光,美感是美感。美感一出現,慾望就消失。請舉一個例子,告訴我你有美感又有慾望,在座有沒有人可以舉一個例子,你能夠告訴我,擁有美感的時候,又同時擁有慾望嗎?我講的是那個瞬間。
學生問:剛剛說靜下來的那個部份才是人性真正的展現,那如果我用春天跟夏天來比喻,我們把愛情形容成春天、夏天、秋天、冬天,不知道在春天跟夏天裡面,很甜美的那個部份,您會覺得它是靜下來,也符合人性的嗎?
禪師答:比如說,在靜下來的時候,如何去鍛鍊相的淨化?可能美感生起來了,然後又淡了,慾望又生起來了,會有一個前進後退,這樣子的感覺,但是有一個方向一直在引導、淨化。
在淨化的過程,一開始不是那麼的純淨,一開始不是那麼懂得什麼是美感,不是每一個人都很有美感的,身心很粗糙的時候,感覺就是很少。所謂萬物靜觀皆自得。
你說:我心情好的時候可以,心情不好的時候做不到,我身心很安定時候我做得到,我身心很不安定的時候做不到。我們就是一直在練習!一直往那個方向努力,慢慢知道什麼叫身心安定的感覺,慢慢知道說什麼叫做身心輕安的時候我做得到,什麼叫做身心粗糙的時候我做不到,然後慢慢就會願意讓生活更接近身心輕安不粗糙的狀態,因為會覺得那個才是真正的我,我們也才慢慢去體會什麼是更純淨的美感。
更純淨的美感就是說那個美感不會消失。你今天看到一幅畫好美,然後慾望生起,美感消失,會想要擁有;我看到一個女孩子很漂亮、很美,看得都好感動,於是什麼都忘了,然後生起想要擁有的心,我要成為她的男朋友,要成為她的丈夫,甚至她已經結婚了,我還是要接近她,告訴她我才是她真正的靈魂伴侶,這時候有沒有美感?還有美感嗎?

生命需要修煉
學生問:如果將消沈形容為秋天,冬天降到冰點,像這樣一個情愛關係,如何以一個修行的角度來看?
禪師答:秋冬應該指情慾的衝突!就是說情不是那麼的純,然後有雜染的慾望跑出來了,但是我們內心有一個更純淨的嚮往,然後它就會經過秋天的蕭瑟、冬天的收斂,再經過一個更乾淨的收縮膨脹,再來一個春天,讓自己重生,讓過去那種還不夠純淨的我死掉,讓冬天過去,春天再生。我們生命就是一個不斷再生、不斷純淨的過程,讓自己內心的相更純淨,讓自己嚮往,更趨近我們的理想,更趨近於我們的天真浪漫。
學生問:所以在這進進出出、收縮膨脹的過程,是有轉機的?
禪師答:對!一開始,我們可能無法馬上做到完全的美感,因為養成教育裡有很多污染,很多造作。真的很造作,但是我知道了,我開始知道自己在造作,我覺悟了,然後我開始修,開始慢慢的願意靜下來,面對問題,不是逃避問題,開始不戴面具,一直戴著面具,想要脫落也脫落不了,想要安靜也靜不下來,甚至連想脫落都是造作。
學生問:連想要脫落都是一種造作?
禪師答:就是想要脫落的心裡面可能有自責,那就變成造作了!不夠純淨,不夠交出去!就變成有個我一直在控制,有一個我想要控制,就是造作。
學生問:如何自然脫落?
禪師答:知道方向,就是去做,想都不想就去做。路是用走的,不是用想的。還是要走,不是用想的,想的話還是叫造作,所以想脫落就是造作,不去做光會想,就是造作,或者都只用講的不去做,也是造作,要修不修的也是造作。如果只是講我都不知道要不要修,修了很多年好像都沒有成就,所以你不用修了,不用問我要不要修,標準答案都已經告訴你了。答案是統一的,不用修了。
學生問:在情愛當中,嫉妒是很容易出現的,而且很不容易對治!我知道導師在這一方面,有很深的體悟!是不是可以請導師跟我們分享一下,就是在欲界、色界、無色界,淨化的過程。
禪師答:內心一定要有個強烈的美感,然後將這個嫉妒跟美感對比,在強烈的美感上那個嫉妒就會被溶化掉。嫉妒心出來,一定是美感消失的時候,美感己經消失了,你不再憧憬真正的美感。不再嚮往真正的美感,就是嫉妒心出現的時候,然後這個時候怎麼辦呢?完全完完全全放下造作,重新回到最單純的原點。這個真的是我嗎?嫉妒真的是我嗎?一定要跟嫉妒對應嗎?它並沒有對應的關係,沒有。然後,你願意去面對,願意靜下來去面對,很坦然的去面對。我承認我現在會嫉妒,但我也看到那不是真正我想要的,願意回到原點,回到當初的欣賞。
我所嫉妒的人,如果今天死了,我要什麼?我還會要什麼?再度去面對那個美感。一定要有修煉,一定要鍛鍊到自己有喜樂,喜樂不是依賴別人,要自己有喜樂,然後願意分享喜樂。生命很簡單,但是要修煉。修煉自己的喜樂,有喜樂之後,願意跟別人分享喜樂,世間沒有別人,不要討厭別人,要永遠欣賞別人。不欣賞別人,不可能欣賞自己,不可能的!所以要學會欣賞,學會永遠的欣賞萬事萬物,這樣的美感需要鍛鍊,需要心靜下來,需要不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