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嬌:情愛的境界--- 阿彌陀佛就是please

有情就美系列
2006-7-10‧高雄醫學院自在禪‧大卿導師主講 

相看兩不厭
情跟愛,是世間最迷人的東西,每個人都嚮往有深深的情、有深深的愛;對這個世間有深情深愛,又不怕受傷害。深情是內在的,愛是深情流露於外。
對生命有很深的感情,所以覺得世間很美。美感來自於對生命的深情,有深情所以很容易感動,很容易欣賞世間的美麗。深情在裡面,流露出來就變成愛;觸「景」生情,境流進心裡面、放在心底的叫做情,流溢出來的叫做愛。這叫情愛。
情跟愛,不是只有男女之間,任何關係都可以有情跟愛。父母子女、兄弟姐妹、朋友之間,甚至是主管跟部屬之間,都可以有這種情跟愛。
有情才能愛,有情才可愛,才可以愛。愛是情沈澱發酵於內,由內而外,很由衷的展現,先有我們對生命的深情,才有李白那首詩《獨坐敬亭山》~「相看兩不厭」的情懷----

『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相看兩不厭,惟有敬亭山。』
情感的意境,可以像我們對山水的喜好,它可以非常的深,也可以非常的悠遠,可以非常澎湃又非常寧靜,情的境界可以像李白的這首詩。
如何可能有相看兩不厭的情懷?如何能夠避免像一些結髮幾十年的夫妻,還常常大眼睜小眼,越看越討厭,不看還想念。人和人之間要如何才能夠相看兩不厭,很天真的兩小無猜,永遠有一顆很單純的心、天真浪漫的心?
當我們相信的時候,對方會很感謝你對他的相信;越不相信,我們得到的迴向,往往也是他不相信你。我們很容易覺得「如果我先相信他,就表示我的脆弱,好像我會吃虧,我相信你,表示我軟弱。」其實,示弱很重要,這叫做撒嬌!
阿彌陀佛就是please
現代人都很忙,身心很容易僵硬不柔軟。其實柔弱真的能勝剛強!太剛強真的是很容易夭折、很容易折斷。要學會柔軟,不要因為對方僵硬,自己就跟著僵硬,僵硬碰僵硬,只會兩敗俱傷。對方越僵硬,我們越需要柔軟,只有柔軟能化解僵硬。
柔軟絕對不只是女人的本事,它也是男人的本事;不是只有女人可以撒嬌,男人也可以撒嬌,由衷的欣賞稱讚就是撒嬌啊!千萬別把欣賞稱讚當成女人的事!不要以為撒嬌多沒面子,撒嬌是要學的。不但夫妻之間要互相撒嬌,子女與父母間也要會撒嬌,任何人都要會。
柔軟心的流露就是撒嬌;真的願意幫助對方放鬆就是撒嬌;真的願意幫助對方的心回來當下,幫助對方的心穩住、安住,幫助對方的心自在,就叫撒嬌。
幫助對方跟你講話的時候眼睛能夠看著你,聽你講話的時候也願意看著你,幫助對方的心回來當下。幫助對方的心安住叫穩,一個是心在,一個是穩,安住就是很穩。第三個叫自在。幫助對方的心『在』,幫助對方的心『穩』,幫助對方的心『自在』,這三個字換成一個英文字,叫做please!英文的please,把它拆成二個字,一個是「plea」、一個是「ease」。plea我都把它解釋為懇求pleaease就是剛剛講的『在』,安住、自在。佛教徒很喜歡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please
阿彌陀佛是什麼?阿彌陀佛就是please。三十年前我就這樣講了,其實不一定要講阿彌陀佛,你講please就好了。please就是阿彌陀佛,你講Buddha誰聽得懂!講please大家都聽得懂,放諸四海而皆準。
「請看著我!」不斷的邀請對方看著你,不管對方看不看,你都要很柔軟的微笑,不要因為對方不看就開始生氣了。生氣是真正的脆弱,脆弱才需要生氣啊!能夠柔軟的人,才是一個堅強的人,才是有個性的人。表現出來很僵硬,那是沒有個性。
沒有彈性,怎麼會有個性?真正的個性要很有彈性、很柔軟,那種柔軟裡面有很深的信,真正的真性情。信~「每個人都要天真、都要浪漫、都要由衷、都要主動、都要認真、都要單純。」信~「沒有人喜歡複雜,沒有人喜歡不由衷,沒有人喜歡不認真。」

不是不要,是沒有能力
一個人會不認真、不由衷、不主動、不單純、不浪漫,一定是他不會,一定是他沒有能力,不是他不要。我們常常在責怪對方不肯柔軟,其實不是他不肯,是不會;不是他不要,是不會。很多智商135的父親,很不能接受他兒子的智商只有115,他教他數學,講第二次就開始口氣不耐煩:「這種問題,我小時候一下子就解決了,你還弄那麼久?」差點衝口而出的一句嘀咕是「你真的不像我兒子!」他忍著沒講,但他心裡面真的是這樣想。
我們做父母的很容易這樣子,小孩子唸書唸不好,就會覺得他不用心。他有時候真的是沒有學到唸書的方法,也有可能是他某一個學科的智商就是不好。每一種東西都有它的智商,插花有插花的智商,做家具有做家具的智商,蓋房子有蓋房子的智商,游泳有游泳的智商,拉小提琴有拉小提琴的智商,彈鋼琴有彈鋼琴的智商,它就是不一樣。如果我們對每件事都能理解成他不是不肯學,是不會、是不知道方法,甚至是智商的問題,我們就不會去責怪對方,而會更退一步的去鼓勵對方慢慢來,幫助對方建立信心,這樣子就是有信。
相信對方不是不要、不是不肯,是不會。
對方罵你,絕對不是他要罵你,是他不知道如何能夠不罵你。他不會!如果他能夠不罵你,他一定選擇不罵你。如果他有其他的方法,他一定用其他的方法。今天他會罵你,一定是他不會。
所以一個人會做錯事,不是他想要做錯事,是因為他不會把事情做對;一個人會說錯話,不是他想要說錯話,因為他不會把話說對。
怎麼辦?你去罵他把話說錯了?不用將心思花在糾正,直接幫助對方把話說對,才是捷徑。這叫「主動帶路不怨路」。不用抱怨路不好走,主動去開路,主動把路帶出來。當你內在真的有很深的情,你就會用這樣的方法去愛,用這樣的方法去引導、去呼喚對方的深情。

愛是一種承擔
學生問:有個朋友曾去算過命,命理大師告訴她,她的先生會比她早走。結果她在這幾年當中,一直活在陰影當中,就是不太敢去愛她先生,很怕她先生真如算命先生講的很早就往生,她怕沒有辦法從這樣的情感裡走出來。我怎麼去幫助這個朋友,打開她的心胸,勇敢去愛?
導師答:她覺得活著比愛重要,只要她先生活著就好了,這也是她表達愛的方式啊!她不用把她的愛表達出來,她的情還是埋藏在她內心深處。情還是在,只是沒有表達出來,她先生可能也知道,這樣就好了。她只要她先生活著她就滿足了,沒有妨礙啊!一定要表達嗎?她先生有要她表達嗎?如果先生沒有要,這樣也可以。是不是?你覺得這樣不好嗎?
問題是她怕把愛表達出來。我看有一天她先生走,她也是很難受的,有沒有表達都一樣,都會很難受,如果她瞭解這一點,然後再讓她選擇要不要表達。好嗎?
沒有表達的愛比較難過,還是已經表達的比較難過?這個很難說。看個性啦!我的個性是表達出來比較好,表達出來比較沒有遺憾。沒有表達,萬一他死了,那不是更遺憾嗎?那真的是無處訴啊!
世間就是要敢愛。愛是承擔,承擔有很大的張力與美感,沒有承擔,張力跟美感就出不來。
真正的情跟愛,一定要面對生死的。
生死是很平常的課題。死亡是愛別離的開始。情跟愛是要懂的。越懂,那個美感越強,而且你越懂,情越純,真的是很乾淨的感情。感情可以非常的單純跟乾淨,非常的深澈、清純。不要怕這麼深澈、清純的感情會不會被傷害?不會!因為物以類聚。深澈清純的情,只會遇到深澈清純的情。

真正的情愛,讓我們死而復活
學生問:剛剛提到深澈清純的情,是不是這樣的情,就不會有愛別離苦?那我們要怎麼樣去培養這樣的情呢?
導師答:當然是要先有一個嚮往的境界,一直去看自己的情夠不夠清澈、夠不夠深。會一直看,會一直欣賞,然後能夠很滿足於自己的那種欣賞,就不會有那麼深、那麼強烈的愛別離苦。
愛別離苦往往是想要給的還沒有給,想要得到的還沒有得到,有很多的遺憾,才會有很強的愛別離苦。情愛往往都是為了滿足某一種緣份而來,為了滿緣而來,緣已經滿了,他就要走。為滿緣而來,緣滿就去了,緣已經滿了,當然就要去了,強留下來,也沒什麼好處。
深情就能夠接受愛別離的因緣,因緣到了,他就能夠接受。而且他那個愛,真的會覺得對方就是愛,他已經不再是某一個個體,他變成了愛的化身。
愛上一個人,會覺得是愛上那整個生命的存在,真的覺得對方生命的存在,讓我學習到什麼是真愛、什麼是真情。想到他,就想到他對生命的真情和真愛。
不大會去想到他對我的愛,雖然他對我也是很深的愛、很深的情。我想到他的時候,不是想到他對我多好,是想到他對生命的深情和深愛,這樣子就比較不會有愛別離苦。如果你想到的是他不能再給我愛,他死了不能再給我愛,那愛別離苦就會比較重。
如果你想到他,就想到他對生命的深情,想到他那種生命的強烈美感,你會覺得他的那種美感傳到你身上來,他好像繼續活著,他的精神力量就一直常相左右,那樣的感覺,就不會覺得他死了。當然知道現實界的他已經死了,但是不會覺得,不會覺得他的力量消失了。他的力量繼續存在,而且每次想到他,你就感受到力量。真正的情愛,給我們生命力,不是給我們破壞力。
真正的情跟愛會讓我們死而復活
意思是你會從消沈裡面再重新的振作起來,而且會因為想到他的存在而充滿生命力,情愛的力量可以到這個程度啊!這才是「為之生、為之死」啊!為一個人死很容易,為一個人活著才不容易啊!對不對?你說我所愛的人死了,我要陪他死,不難,但是我要讓他的愛繼續活在人間,這不容易啊!所以愛是「為之生、為之死」。為之死,易。為之生,難,但這才是生命的境界啊!

學生問:面對親人的死別時,往往都會有很深的不捨與深情,這時候往往會說出,希望再結來生緣,請問這個願,是不是一種執著?
導師答:再結來生緣,可以是師生啊,也可以是同志啊。生命的目的,不是只來做父子和母子,它應該有更高的目的,如這對父子和母子是一對很好的搭檔,可以對社會做很大的貢獻,這樣的話就不是。類似菩薩的願,是想要幫助世間,那就不算是執著,只是要找一個很有默契的同心同事的伙伴。

美感來自於我們的深情
學生問:在生命中,該如何看到我的情是很深又很清澈?那個內容是什麼?
導師答:內容就是好愛這個世間啊!覺得每個人都好可愛!看到人就很喜歡,看到生命就很喜歡,就覺得每個東西都很美,很美就會很愛啊!因為大家都很美,所以就很愛。到處都很美很愛,你就會無所求,不會抓取,因為到處都是美,不用特別抓取。如果美的東西就這麼少,那就會抓取,如果覺得到處都是美,就不會抓取!
學生問:如果我取不出美的角度呢?
導師答:對!那個就是問題囉!那就是沒有辦法很單純的情!
學生問:怎麼樣才能看到都是美的角度?
導師答:心要很安靜,身體要很放鬆,就很容易覺得世間很美。一花,一草,一木,一個石頭,一朵雲,都很美,隨便一聲鳥叫,都很美啊!

學生問:情愛,要到什麼深度才能脫離貪愛,看出去都很美?那是相當不容易的境界,因為我們看出去的都是似美非美,因為大部份的人都還停留在十二緣起的愛取有,那就是一種執著,就是在六道輪迴之中,能不能再作深入的開示。
導師答:十二緣起的愛是翻譯的問題,我們現在所講的愛跟十二緣起的愛是沒有關係的。十二緣起的「愛」在巴利文裡是tanha ,意思是貪愛,它並不是真愛。情要純就是要會欣賞,學會一個雕塑家的角度,好像他在做一個作品,任何東西都可以變成雕塑家的作品,當雕塑家完成那個作品的時候,你感覺那作品是活生生的。作品只要活生生,就是美。一個攝影師,或是一個油畫家,他畫人像,只要畫得很像,不管他畫的人,是多麼醜陋的或是多麼壞的人,只要你畫得神似,你都會感覺到活生生的藝術啊!好像鍾馗抓鬼,鍾馗有什麼好看?假設他可以畫一幅很好的鍾馗的畫像,畫得活生生的,你就會覺得那是藝術品。
什麼是藝術品?就是它活生生!你還會對它有成見嗎?從藝術的角度來看這個壞人,你還會覺得他壞嗎?它變成一個作品的主角,活生生的一個人在油畫裡面,你眼睛一直看著那個壞人,會覺得他是美的!就是這個角度,欣賞就是用這樣的角度,用一個油畫家的角度,一個世界上最好攝影師的角度,一個世界上最好雕塑家的角度。
在心裡面把那個作品做出來,你會重新對這討厭的東西另眼相待,好奇妙啊!只要讓它變成藝術作品,人們對它的觀感就會開始完全變化,好奇妙啊!人的認知好惡,非常奇妙!稍微這樣一轉,從一個藝術的角度轉,它就轉過來了。今天之所以還會討厭這個人,就是沒有用藝術家的角度在看,如果你看到你的配偶越看越討厭,那一定不是藝術家的角度;你如果用一個做作品的角度看,你開始會看到不同的東西,你開始會深情款款的看著他,然後他也會覺得你很怪:「你今天吃錯藥了?」他想也想不到他還值得你畫他!這就是撒嬌的開始!
化被動為主動
聖脈生命教育協會就是在教導、互相勉勵如何撒嬌,如何在每一個地方,至少在心裡說please。永遠都願意幫助對方的心穩在、自在,永遠都看到對方太緊張了。
            看到對方生氣,太緊張了!看到對方不耐煩,太緊張了!
對方真的太緊張了,他真的不會放鬆,所以要多多的please。有的人很不喜歡please,他把它翻譯成討好,我為什麼要討好你?這樣講就不好聽了。討好你比較不好聽,撒嬌比較好聽。但是有很多男人是不願意的、不屑的,很多女人也不屑撒嬌的,我憑什麼要跟你撒嬌?跟你撒嬌就好像很卑下的樣子,其實沒有。
撒嬌是代表你很柔軟、很靈活,很會欣賞,不吝於鼓勵讚歎,而且真的是行有餘力,心很寬裕、心量很大,真的願意幫助對方放輕鬆。整個社會的問題都是大家不會放輕鬆。
你看那些當官的人或政黨,他們互相的叫罵都是什麼現象?都是不會放鬆。一個人會生氣、會罵人表示什麼?表示他沒有能力。他有能力幹嘛要生氣?就是沒有啊!他很生氣。氣什麼?氣自己沒有能力,你有沒有看到?你看到一個人生氣,你看到什麼?因為我都看到他沒有能力,所以我就不會生氣。對方能力不足已經夠窘困了,你還對他生氣?沒道理啊!很多人看到生氣,就以為他在生氣,而且以為他在對我生氣,所以我就很生氣,因為他怎麼可以對我生氣,他沒有資格對我生氣。生氣不是資格的問題,生氣只是能力的問題,因為人家生氣而起了很多負面的念頭,真的是弄錯了。
我看到人生氣,我沒有看到他在對我生氣,我只看到他沒有能力不生氣,那我就不會生氣。因為我看到他沒有能力不生氣,我同情都來不及了,我還生氣?!
所有負面的力量通通轉成正面,這叫化被動為主動
大家都會化被動為主動,社會就會變得好單純。說話的藝術一定要學,學會說話的藝術,很多的紛爭都可以化解,很多的紛爭都是不必要的。

生、養、教
學生問:李遠哲院長最近講了一句話:「人口少一點比較好。」不曉得您有什麼看法?
導師答:人口少一點的意思是我們人口的數量多到我們沒辦法照顧。現在很多的父母,並不是很有教養的能力來照顧他所生的小孩,光是生一個,他就照顧不來。以前可以生一堆,隨他去,現在生了一個,就照顧得很疲勞。如何叫他再多生呢?撇開經濟上的考量,光是教養上的考量,它的確都是問題大大的。就個別來講,某一對父母生、養、教的能力特強,那不妨多生幾個。但很少人有能力生、養、教很多小孩。很少啊!
生比較容易,教跟養蠻困難的。往往生了以後,就很沒有耐心教。人口問題絕對不是只有生而已,養與教,才是最大的工程,尤其是現代社會誘惑那麼多,小孩子很不容易管教。從養跟教的觀點來看,大部分的父母已不適合生很多小孩。能夠不用制度和政策來規定比較好,不要像中國大陸的一胎政策,生了女孩子還要把她掐死,或者是一驗出是女胎,就趕快墮胎,這樣就不好。

寂靜的心來自定力
學生問:對方的不肯,是因為他的不會,但是問題是我們自己並沒有那麼大的包容,當遇到對方對我們種種傷害時,要怎麼去學習加強自己的包容心?
導師答:他傷害我們,在語言上,或在行為上,甚至是有暴力的行為,那絕對不是他的本意。講嚴重一點,就是喪心病狂,是他失心,好像說他瘋了。他要傷害我們,當然不要給他傷害,不是不給他傷害叫做不包容,包容的意思是不給他傷害,而且相信他正常的時候不會這樣。他不正常的時間如果太多,那可能要送醫,是這個意思。
學生問:怎麼樣去原諒他?
導師答:瘋子不需要你原諒,有些事情不是原諒,他只是有病,他需要治療。
學生問:因為剛有講要去幫助
導師答:對!幫助他把事情做對,如果可以的話我們當然願意。有些人你想幫也幫不了,他還正常但偶而失心,這個我們可以幫忙,如果是常態性的失心,那就是一種病了,有病就是要看醫生。我們接納他的病,不代表讓他的病來傷害我們,這不一樣的。
學生問:所謂的發瘋,是不是給不美的東西佔據了?那如果是的話,外人要如何協助他?
導師答:給不美的東西佔據的情形非常少,大部分都是自己的神經網路出了問題。既使是給不美的東西侵占,也是用我們寂靜的心來迴向給他,用我們的定力來迴向給他!通常遇到發瘋,你會覺得那是一個漩渦,好像一個龍捲風在捲,然後你會不敢靠近,所以一般人都會使用鎮靜劑,先讓他鎮靜下來。旁邊的人要有定力,不然就只能靠藥物,藥物是有用的,它一定會發揮作用。

有質才有量
學生問:當自己所愛的家人,他們喜歡做的事情是會傷害自己身體的時候,譬如像喝酒,當時自己看到會起嗔,但又沒有辦法改變別人。應該要怎麼樣來改變自己,讓自己不要有嗔恨心?
導師答:喝酒傷害身體,一定不是他的本意,它一定是行為的結果。行為有行為的原因,他今天為什麼會想要喝酒?為什麼會喜歡喝酒?源頭上一定打結了,幫他鬆開這個結。因為那個喝酒的行為,對他來講已經變成一種治療,他好像在治療自己某一方面的病,比如說苦悶,比如說他想要跟其他的男人建立關係,他覺得說我就是要應酬,這是個行為的結果。我們寧可把時間花在他行為的源頭,然後在那個源頭做點鬆土的工作。源頭鬆了,結果就不會抓得那麼緊。你一下子就想要更正他行為的結果,我想會比較困難,因為那是標,不是本,治標不治本,他即使今天接受你的撒嬌,那個頭還是在那裡。
學生問:我爸爸從以前開始就應酬,很喜歡喝,他本身就有那個習慣。
導師答:如果是酒精中毒,那是身體的問題,上癮了。
學生問:對啊,然後跟他講,他就說,已經六十幾歲了,改不掉了。
導師答:對啦!他舒服就好,你不用那麼在乎說喝酒會短命,或者以後他生病會造成你的麻煩,我想父親也知道。父親他也想說:「你是不是擔心我生病了,你要照顧我,你很麻煩?」你還是為了你自己。不然的話,對一個喝酒、抽煙的人來講,他覺得說生命短短的,何必這麼抓取呢?死就死了嘛,我得肺癌胃癌我也甘願,得肝病我也甘願,他可能會這麼講,所以首先是不要太在意。
學生問:因為我本身是護士,就是會覺得那個是會傷害身體的。
導師答:那也是一種框框。你何必說喝酒就會傷害身體,何必一定要這樣子界定呢?你如果要這麼注意養生的話,那我們現在很多的飲食行為都不符合衛生。
學生問:是不是就什麼都不要去管呢?
導師答:我想有些事情不用管太多,重要的是要快樂,如果他喝酒還不快樂,就不好,不要喝悶酒,要快樂的喝酒,這是第一個。第二個,喝酒要有品質,要喝好酒,不要喝烈酒,就這樣子。慢慢的提高他喝酒的品質,就不會喝太多,喝爛酒很容易沒有品質,要喝就喝好酒。抽菸也是,要抽就抽好的菸,抽貴一點的,不要抽太多,要講究品質,每抽一根,他就要有抽一根的品質,不要抽悶菸,要抽快樂的菸,他就不會抽太多。喝酒要喝快樂的酒,不要喝了越喝越苦悶,那個對身體真的不好。如果他真的喝了很快樂,像李白那樣,你要管李白嗎?李白喝酒耶,喝到掉到湖裡面撈月去了,要不要管他?人家不喝,詩做不出來耶。所以重點是他快樂,真的。
學生問:佛家的五戒裡面,喝酒…..
導師答:所以說你又來了,你框框又來了,什麼戒啦,那個就是框框啊。
學生問:把這個框框拿掉?
導師答:對!然後幫助他有品質的喝酒,建立酒品、菸品,而且要喝好酒。
學生問:我在醫院裡面,對病人要怎麼去照顧?
導師答:病人也是喝酒的問題?
學生問:心臟病的問題。比如說他們喝酒,就會導致這疾病,所以就會跟病人建議不要再喝酒,不然他心臟還是會有問題。
導師答:人在醫院,當然醫院管(醫院是禁酒的),出了醫院,我們管不了。我們跟人家建議,一定要有效。對不對?!如果無效,為什麼要建議!今天要給人家建議,應該要有一種直覺,就是要入對方的心,要瞭解對方。所以要知道他為什麼要喝酒,在還不夠瞭解之前,就是幫助他能夠很快樂的喝酒,幫助他有品質的喝酒,不要喝得爛醉如泥。能夠知量、適量,慢慢他喝酒真的是一個很快樂的事情,快樂了,就不會喝很多,怕就是怕他亂喝。所以先要建立一個喝酒的好習慣,不是叫他不要喝。

放鬆了,才有辦法聽你講話
學生問:兒子現在是高中生,很喜歡講電話,每個月手機加上家裡的電話要花五、六千塊錢,請問我要如何勸阻他?
老師答:他不會賺錢,就把手機停掉。
學生問:手機停掉,我連絡他不方便。
老師答:要有犧牲啊!為什麼一定要聯絡呢?
學生問:因為我們住在兩個不同的地方。
老師答:可是你還是要放,放牛吃草啊!不能一直想要用手機來遙控啊。而且真的也管不著,你用手機連絡到他,也沒有用。
學生問:那請問他是男生又愛聊八卦,請問有沒有方法去更正他?
老師答:就是要提高他講話的品質。
學生問:可是他講話都躲起來不讓我聽到?
老師答:這樣就比較困難。基本的問題就是他的生活沒有品質,所以說話也沒有品質。現在就是要看看能不能多了解他一些,了解他的世界,進入他的世界才能夠幫助他,如果只是用母親的權威,很難幫助他,除非你真的能夠進入他生命世界的苦和樂,還有他為什麼對自己沒有信心。
學生問:如何進入他的世界?很難耶!
老師答:是啊,是很難,所以要多了解一些,多跟他談談在學校裡開心的事和不開心的事,慢慢就談開了。那父親呢?
學生問:父親也勸不動,只會發脾氣。
老師答:你先試試看,多聊一些他在學校開心或不開心的事,多了解一些。

學生問:您教導弟子只對人好,不對人不好,可是前面也說會生氣、對人家不好是因為他沒有能力、沒有空間,所以講話很不好聽,做事人家都看不順眼。請問該如何幫助那些沒有能力的人?如果說閃一邊好像太消極了,如果靠近,又覺得他還是一個樣子?
導師答:要學會幫助他放鬆,他一定要先放鬆,才有辦法聽你講話。不必那麼直接的針對問題。有時候先幫助他放鬆,幫助他放鬆有很多方法:談談他最近看的電影,談談他喜歡做的事,先幫助他放鬆,放鬆了之後,才有辦法慢慢去談那個問題!

永遠失去聯絡,就是死亡的經驗
學生問:通常一個人進入到死亡的經驗當中,他的情會變得清淨乾淨,也會比較有智慧,而且珍惜生命,一般人很少去體會到死亡的經驗,請問如何直接去體驗死亡的經驗?因為這樣可以直接去呼喚每個人最純淨的情。
導師答:不是很懂你的問題?
學生問:就是說每一個人幾乎沒有去經歷過死亡的經驗,如果大家都去經驗過,或感受到這樣的經驗…..
導師答:每個人死亡的經驗就是和另一個人失去聯絡,就是你沒有辦法和這個人再聯絡了,永遠失去聯絡了,就是死亡的經驗!你沒有辦法再聯絡了就是死了,兩個人之間已經完全沒有聯繫,感覺上就是死了!
學生問:我的意思是每個人都沒有辦法去經歷死亡的感受?
導師答:有啊!死亡的感受就是沒有辦法再連絡!每個人都經歷過了,沒有辦法再聯絡,那個就是死亡啊!
學生問:所以平時生活中就是要帶入這個想像力?
老師答:對!很多人我們都沒辦法再連絡了,你死去的母親也是沒有辦法再聯絡了,那就是死了,有辦法再連絡就是活了。
學生問:一般人如果沒有失去親人的感受,對生命是一份禮物的感覺就不強烈………
老師答:會,當他看到有人死,他會害怕,他還是會害怕家裡有人永遠會失去聯絡,還是會擔心。所以家裡面只要有親愛的家人晚回來,他就開始擔心了。怎麼不會?會,都會!
生命有深情,就像我們說四,五十年前的台灣鄉下,那時人的感情都很樸實!四百年前牡丹亭的作者湯顯祖說過一句話:「情為了佛,夢為了覺。」湯顯祖這個人他是紫柏大師的好朋友,他們兩人的關係是亦師亦友。紫柏大師算是湯顯祖的善知識,紫柏大師對湯顯祖有很深的影響。湯顯祖牡丹亭講的是一個女孩子,她夢到她的夢中情人死了,因為她太過思念,後來她也得病死了。她死後,她的家人就把她葬在一個地窖裡面,經過了三年,她夢中情人的相,好像有個力量讓她又活了過來。後來有個現代小說家白先勇,就將她寫成一部小說叫遊園驚夢,後來又有牡丹亭崑曲,在各地公演。
我們要講的是湯顯祖這些四百年前的古人,他們的感情都很深。比如說:紫柏大師和一個小他三歲的憨山大師,第一次見面談話的感動就是「情勝千古」。兩個男人,一次談話就「情勝千古」。你看,這叫做純情啊!一次談話就情勝千古!情是很自然的,你不要懷疑!很單純的人,情就很容易深,一次見面就可以情勝千古,你不覺得這樣的感情很美嗎!

真正的情愛是互相給予力量
學生問:貪生怕死是人之常情,如何讓我們能夠很自在的面對死亡?
導師答:我想我們目前大概很難有機會面對死亡,因為大部份的人都不知道自己要死了,死的時候也不知道自己要死了,只知道沒力氣呼吸而已,會不會死,不知道啊!但是我們比較清楚的是愛別離。如何面對愛別離苦?很少人知道什麼時候要死,所以比較沒有面對死亡這個問題。應該是如何面對愛別離苦,如何讓自己的感情更成熟、更少依賴,能夠從付出中就得到滿足,而不是要!
能夠從欣賞中就得到滿足。能不能有這樣的感情?能不能有我知道你活著,我就很滿足了?這樣的感情比較清純、無所求。只要你活著,我就滿足了,如果又能夠看到你,我就很快樂了;沒有看到你,我知道你活著,我也滿足了。這不是很深的情嗎?再多的要,都是多餘的!我們每個人的日子都過得還不錯,幹嘛還要更多呢?
情深的時候會覺得:「感情是不用要的!」因為感情是很自然的,根本不用要,而且它也不會失去。有可能對方死了,但死了以後,它是一種精神!在他活著的時候,你想起他時,你想到的是什麼?是一種力量?還是一種不捨?如果能夠想到他,它是一種力量就比較健康。所以能不能讓彼此想到對方都是一種力量?讓彼此以對方的存在為榮,這是互相需要努力的。
不必把心思花在害怕愛別離上,把更多的心花在鍛鍊自己,讓自己更可愛,讓對方想到我時更放心,這樣就是比較健康的情跟愛。讓對方想到我很放心、很開心,然後很有力量,生命應該是彼此給予力量,而不是我想到你,我想死了、想瘋了、想到痴呆了,這樣的感情不是很健康!情愛是要互相給予力量,情愛是最有生命力的,所以要讓情愛發揮它最正面的力量。很多人都讓情愛發揮它最負面的力量,最破壞性的力量,我想那個不是很健康的。
如果平常就能夠鍛鍊這種很正面的力量,你就不會怕愛別離苦,也不會怕死亡,因為它已經變成力量了。不只是活著是力量,死亡也是力量;不只是活著是美感,死亡也是美感;活得漂亮,也死得漂亮。

愛別離的開始,怨憎的結束
學生問:常常聽到朋友說當他在生死一線間,甚至是已經推到太平間了又活過來,還有一位是在工地時被鋼筋刺穿了,掉下來沒有死,那整個人生觀都改觀了。為什麼人沒有到生死關卡的時候,就不會想到勸人行善?
導師答:這就是死亡的力量啊!所以死亡不是壞事,死亡給我們很大的力量,因為它真的幫我們把整個的恩怨情仇弄得清清楚楚,真的是愛別離的開始,怨憎恚的結束。愛別離的開始不一定是痛苦,它是讓我們更懂得愛,所有的別離都是為了下一次的相聚。所以生是力量,死也是力量;生是美,死也是美!

學生問:當我們回顧生命的時候,有的是不堪回首,有的是彩色的。請問臨終時會如何以您的心境來面對?
導師答:如果說這一生做得很不好,或者自認為做了很多對不起別人的事,那在臨終的時候,就是要有懺悔的心,真的懺悔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癡,發願只要我還有機會,我願意好好的重新開始清淨自己的身口意;如果這一生過得還不錯,受用於世間很多,在臨終的時候,你發願下輩子還願意來世間,對這個世間有更大的貢獻。
基本上,在臨終的時候就是要起這個善念,很強的善念,這一定是對的,就是我們講的願力。願力會讓自己有光明,整個往生的過程也會比較光明與平和
很多人說他怕死,其實是怕痛。因為痛來的時候,真的是生不如死,痛不欲生!所以我很佩服那些極痛的人,不會起一個想要死的念頭,我真的是很佩服!那真的是很愛生命!我覺得一個人能不怕痛,他也不會怕死,他如果不怕痛,又不會想死。我覺得他不是貪生怕死,我認為他是很愛生命!很愛生命!所以說輕生很容易。很多老年人常常講一些喪氣的話,他覺得如果別人服侍他,如果不是很心甘情願的話,就會說一些輕生的話,他真的想死,他並不怕死。很多很老的女人,她們真的視死如歸,真的在等死,倒是年紀大的男人比較怕死。

學生問:從懵懵懂懂到現在,如果家裡的燈比較暗,我就會害怕,或許真的沒事,可是我的心裡就沒有辦法克服,甚至
導師答:心中要有法,要有佛法就不會害怕,就算是他來找你,也是來請法,請教你法義,請教你法的問題,你就跟他講:法是什麼。
學生問:我還沒有修法。
導師答:那就要修一點啊!既然要看到,就要修一點,沒看到的都要修了,看到的更要修!他是來請法的。
學生問:那是我八歲的事。
導師答:是啊!如果你現在再看到,表示他要來請法。你都還沒看到你只會點燈不會求法,所以要學法!第三世界既然會出現,就是表示想要跟你連線,第三世界通常是不會主動跟我們連線的,跟我們連線太累了,因為講不同的話。通常會跟你連線,就是跟你有特殊的因緣,因為當時你也沒有學法,所以他很快就走了,以後如果再來,還是學一點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