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性戀比較幸福?

(12-01-2013 育森)
近五年前慈濟大愛台播出<台九線上的愛>--花蓮慈濟玉里醫院院長潘玉麟醫師的三人行故事。《台九線上的愛》──當年的「惡」,成就了如今的「犧牲奉獻」
潘醫師是屏東鄉下長大,他的弟弟為了供哥哥繼續升學,提早出社會賺錢,類似的故事情節,在大愛的另一部電視劇<生命的陽光>林榮宗醫師的故事中,也有相同的描述,一個家庭只能支持一個小孩升學,說明了當年經濟奇蹟其實來自很多家庭的犧牲成全。
潘醫師的弟弟因工安意外死亡,留下兩個兒子和遺孀,潘醫師的爸爸不忍潘家骨肉流落在外,竟要求潘醫師娶他的弟妹好幫弟弟照顧其家人,但潘醫師在台北已有相戀多年的護士女友,在華人父命不可違的制約下,潘醫師只好娶弟妹為妻,讓已懷孕的女友做小三。形成弟妹有名無實、女友有實無名的特殊三人行關係。不瞭解內情的人常會對對醫師的無奈處境指指點點、說三道四。或許多元成家方案中的家屬制度修正案可以解決潘醫師家中的問題。

前一陣子國內自製且創下收視佳績的<兩個爸爸>電視劇,其實也含蓄的替同志婚姻出聲,由兩個男人一內一外的共同扶養一個小女孩,試圖證明兩個男人共同組織家庭扶養小孩也不會構成性別認同錯亂的問題。劇中的兩個男人是異性戀,各自有喜歡的女性對象,所以觀眾對這個連戲劇還不至於有很大的反彈情緒,因為還沒有踩到異性戀婚姻價值的紅線。若是故事中的兩位主角是同性戀,恐怕節目就很難播出。因此維持故事主角異性戀的身份或許是電視台或節目製作人討好觀眾的市場考量。

同樣身處儒家封建文化圈的韓國,在凸顯同性戀議題時,表達上直接許多。媽媽愛看的韓劇<<人生真美麗(인생은아름다워)>>就直接挑戰韓國社會父母關於兒子是同性戀該如何面對的問題。這部韓劇討論的範圍不僅有同性戀的議題,其他包括墮胎、生小孩的決定權是誰、帶著小孩再婚的夫妻該如何互相對待,幾乎所有社會上可能出現的家庭倫理議題都搬上螢幕讓全國民眾討論,電視連續劇成了韓國人茶餘飯後討論爭議話題、建立共識的論壇。
記得20年前讀專科的時候,英文老師陳達武曾分享一段赴美求學時受邀參加婚禮的見聞。他本以為新娘是她的父親是親生的。後來和新娘的父親互動聊天,才驚訝瞭解原來新娘不但不是領養來,也和他沒有任何血緣關係,可能是大人於經歷重重再婚的過程中,將小孩的監護權輾轉移交到現在的父母身上,雖然沒有任何血緣關係,卻絲毫無損親子間的互信、關愛與尊重。這讓我的老師很感動也很好奇。在這個國家,其人民何以能夠對別人的小孩視如己出。在美國求學,才體會到人跟人之間的關係不必然建立在血緣上,而是建立尊重每個人的基本權利。
受尊重是每個人的權利,尊重別人是每個人的義務。尊重神賜給每個人各種天賦的天分、才能與性向,給予每個人空間去做自己才是真正落實基督徒常掛在嘴邊的那一句:敬畏耶和華,我的神。相信神無條件給人完全的自由去做真正的自己,不管是同性戀還是異性戀,相信神已賜予我們最真的自由與選擇空間。
看到某些基督教團體群起討伐同性戀婚姻的不遺餘力,讓這些團體如中古歐洲的天主教獵巫運動一樣,在同性婚的議題上,部份教會的焦慮似乎找到絕佳的發洩管道。擔心聖經作為世上唯一真理的權威受到威脅,憤而起身捍衛聖經的權威,就像當年哥白尼質疑天主教會的地心說,認為日心說才是真理,後來哥氏的著作<天體運行說>就被天主教會列為禁書,宣揚此書並質疑教會神學觀的布魯諾也因此遭到火刑。而蔣氏政權在台的威權統治,只要一有台獨的言論或有人質疑政權存在的正當性,當局必定是一句殺無赦、判死可也的說法。
要治療這些宗教、社會團體的恐同症焦慮症狀,根本之道在於尊重社會大眾的主體性,多去關心年輕人的需求,提出能滿足當代宗教信徒、學生需求的講道與課程,讓信徒願意去聚會聽牧師講道,學生喜歡到校上課、聽有用的信息。整天攻擊別人是異端,以為打擊別人就能高舉自己的正義,絕對找不到教會本身存在的價值。
謙卑面對人們的苦難、認真聆聽人們的聲音、提出符合群眾需求的對策與方針,體會真正的討神歡喜就是尊重每個人的自由,與群眾的主體性站在一起。沒有人強迫你多元成家,沒有人強迫你同性戀,對異性戀沒信心才會覺得被威脅。
當主流社會是異性戀,當異性戀是多數的時候,異性戀對自己沒信心才是異性戀最大的危機。人類社會唯有互相尊重彼此差異,才有所謂人類文明;宗教團體唯有提倡神所賦予的自由,人性才能彰顯神的大能。
討伐同性戀,強迫選擇異性戀,就是替天行道,不給人自由。
真正的自然是健康喜樂,如果異性戀成家不能証明比同性戀幸福,那異性戀應該比同性戀更愧對神的賦予。人類需要比賽的是幸福,不需要比誰比較有攻擊壓制別人的能力。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