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同反同的無厘頭

(12-01-2013 一綸)
經過幾天的寒流侵襲,昨天的陽光顯得格外溫暖。昂首闊步走向附近的山坡,沿途,以微笑向著迎面而來的人。感覺笑是很自然的心情,花開不為誰開!
走到轉彎處一個大型社區,看見走道的長椅上坐著兩位婦女和一個小男孩,小男孩笑得好開心,開心的孩子很容易成為大人共同的話題。我們就這樣愉快地聊了將近二十分鐘,彷彿那句話:「四海之內皆兄弟」。
比較年輕的那位婦女,現年60歲,是男孩的奶奶,她說男孩從小就由她帶大,祖孫感情很親。講到孫子的乖巧,看到她的眼中流露出欣慰與滿足。

她來自中國,是四川成都人,二十幾歲時,因人家的介紹而認識老公,沒有談戀愛就直接結婚了。(四十多年前,兩岸還沒開放通婚!她怎可以過來的?忘記問了!)她說娘家是個小康家庭,經濟還過得去,不是為了求得更好的生活而來,一切都是緣份。問她當初隻身嫁來舉目無親的台灣,心裡會不會忐忑不安,她說:「完全不會,我是一個很單純、很好相處的人!」因此,她很快就融入這裡的生活,也喜歡這裡的人們!
坐在另一旁的那位較年老的婦人,是她的媽媽,她說早已把爸媽都接過來一起住了。
這時問了小男孩,有沒有跟奶奶到過成都,他說幾年前去過一次。問他對那裡的印象如何,他竟然脫口而出:「很低級!」問他:「是人的素質、環境,還是哪方面低級?」他不假思索地說:「各方面都比台灣差!我們這裡的人比那邊好很多啦!」
這讓我想起我們社區的清潔工,也是來自中國,她的家鄉在廣州,十多年前,因和台商認識而嫁來台灣,後來因先生外遇而離婚了。離婚後的她,本來可以打道回府(在中國還有已經成年的兒女),但是她最後選擇留在台灣,想做台灣人,除了工作的考量外,這裡的人情味也是讓她決定留下來的原因,她說雖然自己一個人獨自租屋過活,但是一些鄰居、朋友都對她很好,就像家人般的陪伴,讓她不感到寂寞。
上星期她因腫瘤住院開刀,身邊沒有親人,但台灣的朋友就像她的兄弟姊妹,有的鄰居帶著雞湯去探望她,有的。說到感動處,她的眼眶紅了,自然流露真情。
我也認同她們所說的,台灣是一個有人情味的國家。但是,從所見所聞的經驗中發現,這人情味大多只發揮在照顧弱勢者、急難者,和孤單的人身上,而對於生活樣貌和價值觀與自己不一樣的人,如同性戀者,很多人往往卻又吝於伸出援手,有的會帶著歧視的心冷眼旁觀,有的甚至會施以無情的撻伐、打壓,他們好擔心那些異常行為,會破壞他們常態的、舒適的生活,他們的人情味是與假想的安定、秩序與和諧綁在一起的。
最近曾接到兩位基督教朋友的來信,他們強烈地表達反對多元成家,從他們所持的理由裡,看不到立論的基礎(不外乎:傳統的家庭倫理、社會的道德價值將會崩壞)。下午和一位鄰居聊天,她也堅持反對同性婚姻合法化,她說,如果同性戀也能共組家庭,那麼人類社會是不是就要大亂了?我問她,那不要戀可不可共組家庭?像出家眾住一起、像修道院修女們、神父們,可以嗎?問這類問題很無厘頭,好像在質問頂客族,你們只結婚不生小孩,那地球人口不就滅絕?你們只想享受性生活卻不生育,多麼自私!天啊!你們都鼓勵吃素,那肉給誰吃?

反對同性婚姻合法化,就好像舊時代反對離婚合法化一樣,在那勸和不勸離的時代,即使精神虐待、有家暴、有賭債,離婚不但得不到鼓勵支持,甚至招到反對、歧視與排擠!
一兩個月前,我聽爸爸說過:他年輕時,人家常說,嘉義是一個同性戀聚集的城市,所以,每次他到嘉義去出差,一定會當天來回,不敢在那裡過夜(擔心被突擊、騷擾。無知所導致的莫名的成見與恐懼)。
原來,同性戀的存在比我想像的還久,只是他們的存在被刻意的壓縮。屬於社會少數族群的他們,不見容於當時保守的社會,即使到了民風較開放的今天,依然持續承受著社會異樣的眼光和無形的壓力,讓他們只能隱藏、壓抑性向過日子,無法活出最真的自己,我們可曾感受他們所背負的苦?!
雖然經過幾十年來的努力,同志大遊行已成了台灣人每年的嘉年華盛會。但是,同性戀者的人權要受到如異性戀者所受的尊重、祝福,似乎還有好長的一段路要走。
有人情味的台灣人,如果能夠理解同性戀在不完備的法規下生活的困境,那麼自然就能將心比心,以善意的成全來轉化對立的批評。我衷心期許台灣人最美的人情味,能在這議題上真正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