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的破處之旅

(09-06-2013 一寂)
紀錄片《私人的實踐:一位替身性伴侶的故事(Private Practices: The Story of a Sex Surrogate)》,探討替身性伴侶與她的客戶,在共同經歷療程時的種種覺受與發現。
25歲的kipper只要跟女孩然話就會很緊張,與異性從來沒有親密經驗,45歲的John結束20年的婚姻關係後,跟兩位女性友人交往又失敗,他一直以為是因為他不懂如何做愛。
紀錄片一開始,就明白表示他們是自認為性功能不全,尋求替身性伴侶(性治療師)的協助。
有意思的是,療程才剛開始,John就跟前妻約會,探詢著有無成為性伴侶的可能?前妻坦白的說,「我們離婚不僅是因為性生活,我們離婚主要是因為你是個邋遢鬼,我用20年的時間意識到我對此無能為力」,「我承認性是婚姻生活中的一部份,如果是因為性,我早在婚後二年、三年、五年,就跟你離婚了。」

雖然前妻已經表明離婚的主因不是因為性生活,不過,John還是選擇治療,想藉此恢復信心,他認為成功愉悅的性經驗是信心的來源
設計並主持整個療程的性治療師Maureen Sullivan,她覺得自己是在幫助一些有性功能障礙的朋友,「進行一項性實踐,教他們做些社交實踐、溝通、連結,教他們如何去愛....。」
Maureen Sullivan願意以替身性伴侶(性治療師)為業,是因為「我這麼做是因為我不知道怎麼去愛,因為我見識太少了,我覺得我如果能夠多些實踐的話(能夠更多經驗的話)...。」
Maureen Sullivan寄望能更多的經驗與實踐,可以幫助她了解真正的愛情,相信這樣的經驗有助於她更接近想她想追尋的愛情,她認為「這些經驗無可取代」,「它讓我學習把握兩性關係」。
但是,她也說著「我想當個正常人,不想過分依賴,我不是說戀愛就等於依賴,但對我而言,這很難把握,通常我一戀愛,就變得非常黏人...我總想和那個人待在一起,做什麼事都在一起,沒有任何主見,把他跟我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其他事拋在一邊,我並不擅長拍拖...」,「我還有許多成長空間,婚姻對我來說,是很遙遠的事」。
Maureen Sullivan每週大約接10個案子,一年以50週來計算的話,每年她大概接觸200300位客戶。相信她的性經驗已經遠遠超過一般常人,但是,再多愉悅的性經驗,並無助於她對兩性關係的深刻體認,並在其中實踐真正的愛情,她坦承如此,卻又是療程設計的主導者。
一位自承不知如何去愛或被愛的性治療師,她的療程目標又是什麼?
「如果,我能讓他們知道調情的大致手法,如果,我能讓他們知道做愛的基本概念,我覺得這就是我和客戶所要達到的目標,...既然我的客戶最大的焦慮是能否勃起,既然我無法讓他們放下焦慮,何不讓他們享受勃起的過程,我就是在完成任務了」。
在紀錄片的終結, Johnkipper都因療程中身體曾有過的愉悅覺受,自認重建信心,願意跨出兩性關係的障礙;最後,片尾的字幕打出「兩年後,kipper開始跟女孩約會了,John也有穩定的親密關係...」,彷彿一切都很圓滿。
真的嗎?
沒有否定,我相信這是他們的體驗與認知;只是,如果生命是趟探索信心與真愛的旅程,一套替身性伴侶的療程,幾次愉悅的性經驗,所開發出來的心智與心力,就足以面對並解決兩性相處時的種種衝突摩擦?
我想這是太過誇大性治療的功效,無視人性對「同心」對「靈肉合一」的渴求,也太過輕忽共同生活的複雜性。
根據加州詩人作家馬克歐布萊恩Mark O'Brien, 1950~99)的真實故事改編,以1988年為情節背景的電影《性福療程 THE SESSIONS》,同樣是以替身性伴侶為課題,有著完全不同的呈現。


在《私人的實踐》裡,性治療是以替身性伴侶為主導,療程方向完全取決於替身性伴侶對性愛的認知,兩位客戶只是無異議的被動依附;本片不同的是客戶與主導療程的性治療師都有主體性,雪兒有主體性。
馬克是位小兒痲痺重症,從年幼至成人,多半待在鐵肺裡,身高四呎七,體重才60磅。靠著「一指寬的管子,維繫著我的生命....,離開鐵肺,我只能活三到四個小時,完全憑我的感覺...」,馬克對呼吸很敏感,對身體很敏感,那是他存活的依據。
馬克頸椎以下幾乎都癱瘓,全身只三處肌肉右腳、頸部、顎骨可動,但他仍然對生命充滿好奇,很想交女朋友,想要用身體跟異性連結,懊惱沒有一個女人要與他戀愛,他對「性」有渴望,希望能跟常人一樣戀愛;38歲的那年,他決定擺脫處男之身,在諮詢過教區神父之後,他找上性治療師幫忙....
馬克信靠上帝,即使是面對被束手受縛的身軀,他依然堅信,「我絕對是個真正的教徒,但我用幽默感來相信上帝,邪惡的幽默感啊!上帝用他自己的形象創造了我!」
「性」對馬克而言,是件嚴肅的事情,是聖經最持久的話題之一,想「破處」想嘗試,是因為「我能不能從聖經的角度了解一個女人?我能不能發現(異性的)她?」
馬克以虔誠祈禱的心,進行探索之旅,與異性的身體接觸,對他而言是洗禮,他需要喚起身體的感覺,那是他的成年禮,他因此得以「潔淨了!勝利了!」,或者「救贖了!」
探索過程未必順利,挫折之時,信靠的上帝反變成馬克的束縛,讓他有著強烈的自責,以為自己「被詛咒、被懲罰」,「上帝不讓我有性愛」,「祂只是藉此告訴我,我是多沒用...。」
此刻,陪伴身旁的神父輕輕鬆鬆說,「我很訝異上帝參與性愛的程度,我很明白,即使不信上帝的人,在性高潮時,一樣會喊『OHGOD!』」,「我在農場長大的,我知道即使是動物也要試好幾次才會成功...你是個詩人,浪漫一點...。」
此刻,性治療師雪兒Cheryl Cohen Greene)無事的說,「不要再告訴我,你被上帝詛咒,你只是身體需要被喚醒而已...來,我們上次上到那裡?」,「不要讀太多書,放下你的性愛指南,閉上眼睛,感受你的身體...。」
雪兒主導療程的進行,她熟悉馬克的身體,了解他在每個療程會遇到的難題,清楚他的內心,也知道如何引導他走出情緒障礙;「馬克呼吸得很好,學會了慢慢來,他對一系列性行為都沒有障礙,只要有合適的伴侶,他更深層次的感情需求,是我所不能給予的」。
馬克生命的第38個年頭幫助他第一次看見女人的裸體,也看見自己的裸體和性器官,他原本想像自己的身體猥猥瑣瑣、死灰蒼白,意外的發現自己的身體很正常..終於第一次觸摸到女人的身體,也第一次讓女人觸摸他的性器官,甚至是有了性器官的接觸,並看到了女人高潮的表情。在此之前,他的身體只被醫護人員碰過。第一次的親密接觸,他感受到對方極度的友善,他感動到哭,她也哭。
馬克體驗到性高潮時,內心覺受泉湧,「愛的感覺讓我深深的感動,我都快哭了,...太突然了,又那麼的自然」,愛的覺受讓他更想知道,「這是什麼樣奇妙的反應,當人們依戀上對方,當人們互相吸引,會發生什麼呢?」
雪兒回應他,「就是寫詩與做愛,寫詩與做愛後,什麼都沒有,或者,什麼都有,其餘就看兩個人的協調了。」
馬克不解。
「可以只是做愛和吸引,也可以像其他人一樣把事情複雜化」,雪兒把兩性關係做了最簡單的詮釋與說明。
雪兒不僅是性治療師,更是馬克的母親、姊妹、老師、愛人與朋友,雖然,她戲稱自己是個「多功能的女人」,或許她更像智者--在療程結束時,她準備一面鏡子,讓他看見自己,輕輕的提醒,「It's your body,這是上帝為你塑造的身體」。雪兒馬克改變了她的生命,「馬克是我見過的最勇敢的靈魂\(Mark was the bravest soul I have ever known.」性的背後,有著很深很深很深的愛。

《私人的實踐》是28年前的紀錄片,可能當時替身性伴侶還不夠成熟,全片裡從未呈現客戶在療程裡的不順,也沒能提及客戶如何在挫折衝撞中成長。相形下,馬克的破處之旅,療程裡交織著馬克、性治療師、教區神父的三方互動,更接近真實的人性,張力與美感兼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