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關係不能少了靈魂

 (04-15-2013一心)

看了烏干達的紀錄片,講到大陰唇、小陰唇、陰蒂等等構造,才覺得,對於自己的性器官,其實一直很不求甚解耶,決定上網Google圖片,然後,再用鏡子比對自己的。
我覺得,自己的不求甚解,其實包含著一種鄙夷跟恐懼,因為台灣文化中對性的汙名化,覺得自己不應該對性器官太好奇或付出太多關注。然而,在親密關係中,我們卻透過這個我們不太熟悉的部位去和伴侶也不見得很了解的部位連結。不熟悉、不了解,加上不敢說、不敢問,讓親密關係變得好似在表演,少了靈魂的密合,性關係一點都不親密!

仔細回想,從小到大,我們性知識的來源,除了很無聊的健康教育課,就是電影、漫畫、小說、A片、廣告,這些知識不但偏頗,充滿迷思,還在幫助投資者獲得最大利潤,幫助政府培養不關心公共議題的人民。我們的性器官,變得不是我們的了,而是維護人際關係和社會安定的工具。而我們也不自覺地,用社會或他者的眼睛來看自己,社會的眼睛,又常常是男性貴族主導的流行文化,或是美容整型產業大量廣告下的產物。
烏干達盛行的性愛教師,和很早就開始的性教育,乍聽之下很進步,然而進一步分析,兩個人的「性福」變成了整個家族的事情,甚至,某人可能因為性愛上無法滿足伴侶,而使家庭蒙羞。這不也是一個很大的枷鎖嗎?這也就是為什麼,當美國的傳福音者,用「威脅傳統家庭結構」的說法來煽動恐同情緒,會帶來這麼大的效果了。
紀錄片中有一幕,令我印象深刻。荷蘭導演準備參加婚禮前,跟烏干達友人上美髮沙龍,那裏的女士們大部分都兩個星期就去變換一次造型,因為,如果不換造型,先生會抱怨的。一聽到荷蘭導演,半年才上一次美髮沙龍,她們都露出了難以置信的表情。
當我們遭遇到迥異的文化,便很容易看出,哪些我們自以為理所當然的生活選擇,其實荒謬無比?但其實,我們不必到非洲的烏干達,就在我們生活的周遭,每個人與「最真、最美、最嚮往」的自己,都有些出入。而一個社會的進步與否,不在於性尺度多開放,而在於能不能尊重每個人的選擇,哪怕外表看起來,是如此不同,內心底蘊的追求是一樣的──做「最真、最美、最嚮往」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