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出最大空間給神明

(08-01-2012一心)

早上,在景上景民宿,跟師恭敬請法。

一智首先問到,我們需要在打坐上不斷地更加深入禪定嗎?師開示,我們要鍛鍊的是五禪支,不需要深定,深定有功力,但不一定有工作力。就像師少年時什練習道家打坐近7年,感覺像是外道,在世間法的運用上很呆板。我們需要的是五禪支的靈活度。

一智追問,是否要到達初禪,也就是要俱足五禪支與五自在(入定、在定、轉向、出定、返觀)?師說,五禪支俱足,靈活度就很夠用了,五自在代表的是純熟度。一寂補充了師早年的開示:五禪支是工作力,甚深禪定是功力。
禪修期間,當然是要利用這段密集的時間,好好加強定課,但是,回到了日常生活中,如果工作很忙碌,就用打游擊戰的方式,比如說,每天打坐兩次,一次30分鐘,有空時,隨時隨地收斂身心,禮佛、經行一下,體會心凝形釋。

但更重要的,是「無我」的知見:身體的基因,色受想行識五蘊,都是無我。五禪支從尋開始,就是無我的,就像禱告,必須一開始就完全交出去,如果有「我」,就無法跟諸天神明相應。用「我」來祈求,上帝是不會理你的,因為上帝和神明不是你的爸媽,神明不會動心,上帝沒有生你,是自己的無明欲貪在生你自己。
修行,一定要從一開始的發心就是對的,就是金剛經「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的初發心、發大心,如果起點錯了,怎麼導向都沒有用。
修行的進度,可以落後,但不能變成負向的。不能用負債的體質學法。負向的起點,就像黑洞,力氣進去就被吸走,是不可能學法的。也像耽溺賭博負債的人,不論別人怎麼幫,錢到最後還是會石沈大海覓不著,只會讓洞越鑽越大。路一定要自己走,一定要自己覺悟,要懂得「看有不看無」,不要放大自己的缺陷和不足,只管用自己的最真與最嚮往來觸境,而不是用還活在過去的最習慣,與原本的受想糾纏不清。
修行的起點,你必須是個好人,一個可以交心交重的人。沒有俱足一些好人的條件,來禪修就沒用。
禪修期間所鍛鍊的,主要是八正道裡的第七正念(四念住)和第八正定(五禪支)的範圍,也就是說,一定要已經有正見(無時不見無常、苦、無我)和正志(慈悲喜捨四無量心,懂得淨化與收放能量)作為基礎,動機才會對,就像我們一定要接天接地才能打坐。沒有無所不覆、無所不載的心量,修習四念住是沒有用的。
其實,在《創世紀》亞當和夏娃的神話裡,蛇所代表的,是自負、憍慢與不空(沒有心量),不肯問天、自以為是,貪愛自己判斷、順自己的衝動無明而行,沒有留出最大空間給神明。
在人與人的關係裡,我們都需要留出一個最大的空間給神明,兩性關係也是如此。只有當我們禮敬內在神性時,才能做愛,因為,做愛不是發洩,而是透過一種宗教性的儀式,體會生命是一體的感覺。床頭吵床頭和只能消解一時情緒,於根本差異無裨益。「身體的合一」一定向著「靈魂的同一個」,一旦發覺靈魂不是同一個,就會覺得靈肉分離,很沒意義。
性行為靈魂契合度一定要很高,或至少是在淬鍊同一個靈魂。性行為,會讓「同心的需求」飆到最高,就像是蓋了章以後,自然會很認真地去研究契約內容。原本沒有很認真在看彼此的差異性,有了性關係後,期待會突然轉高,差異性會變得很嚴重,造成相互排斥、甚至厭嫌。
為什麼不在蓋章之前,就仔細閱讀合約內容呢?為什麼總要等到訂了貨以後,才去檢查有沒有問題呢?一般人沒有經驗,也缺乏先見之明,因此在兩性關係裡大栽跟斗,白白走了很多冤枉路,或者,把關係的失敗,歸咎於自己不值得愛,不夠努力改變
其實,如果真的同心,追求「與基督合一」,真正的性行為將會是上天所賜的神聖盟約和祝福,如《哥林多後書 6:14》所言「信與不信,不能同負一軛」,性行為以真愛為前導,才是自然而然,才不會造成相處上「越親密,摩擦越多」。
最重要的是,生命的核心價值要出來,要去看靈魂,看你最在意的東西。
男女相,世俗的功名成就,世人的肯定等等世間的引力,就像是開車時車窗外的風景,只要中心線很清楚,有你要去的方向,注意力就不會被風景拉走。如果,這個男女相剛好跟中心線重疊,就沒有問題,如果不重疊,它不會有絲毫引力的。
人,一定要認識真正的我。我就是靈魂,靈魂就是生命中最精華、最根本的東西,找到了真正的我,才會有清楚的中心線和核心價值。倘身體的中心線不清楚,我們根本不知該如何呼吸;倘核心價值不清楚,我們容易人云亦云,不知何去何從。
托缽,是在引導人皈依,呼喚每個人把法──最美麗、最圓滿、最純淨的東西──擺在生命的第一順位。帶聞思班的老師,要如何呼喚學員皈依?皈依弟子,要如何呼喚非皈依弟子皈依?
大部分弟子皈依都是才來兩、三年,與法很相應,就皈依了,但後來有些人,因為法身體質不夠好,與同修共事的摩擦取代了初發心而退轉。而加入聖脈聞思班或共修會很久的人,如果沒有在皈依弟子身上看到令他嚮往的東西,時間久了,會覺得皈不皈依沒有什麼不同,就越來越不可能有皈依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