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不到完美伴侶?

(05-03-2014一賢)


       新加坡政府 6年前因越來越多新加坡人到了適婚年齡,選擇遲婚或不結婚而出資拍攝促銷「結婚」的廣告,這部影片叫葬禮(Funeral),馬來人導演Yasmin Ahmad,擔綱演出者 Jo Kukathas
影片中 Jo Kukathas飾演一位錫蘭裔太太,悼念著她剛死去的華裔老公。
她的悼詞和大家預期不同,她竟然當著全體親友描述著她老公在床上如何的「打鼾」和「放­屁」,還當場模仿這些聲音。這部影片意有所指地說家庭就是接受伴侶的­不完美。 
其實,年輕人不結婚不是因為找不到完美的伴侶,正如我們不會因為找不到完美的工作而不工作。新加坡政府和台灣的國民黨政府一樣,都是華人大家長式的專權政府,什麼都要管。只會從當權者自己的角度去看事情,不會願意傾聽人民的聲音,來了解根本原因,尋求解決問題的對策。 
根據2008年統計,新加坡只有4%的適婚男女選擇結婚。但這部廣告影片播出後,並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2010年新加坡適婚年齡的結婚率仍然沒有提升,近年來只好利用鼓勵結婚和生育政策配套,以吸引年輕新移民定居。 
結婚和生育真的那麼重要嗎?新加坡的離婚率其實也越來越高,這其實跟人們的婚姻自主能力有關。以前華人社會受到華人大家長的操控,很多人是在父母的壓力下不得不結婚的,即使婚後不幸福,基於傳統的道德觀念也不敢輕言離婚,所以結婚或離婚率其實都不能代表什麼。 
在我到達適婚年齡時的那幾年,父母和親友也不時給予很大的壓力。我堅持不理會他們的想法,也因此每每造成以下犯上的情境。若不是個性上的桀驁不馴,一定會順從他們的意思,對彼此都有很不好的影響。 
結婚是兩個人的事,結婚必須是一加一大於二,如果兩個人在一起,不能讓彼此更自由,不能成全彼此的最真最自然,這樣的婚姻對彼此是一種枷鎖,結婚還不如離婚來得好。 
新一代的年輕人因為接受自由的新觀念,所以揚棄傳統的舊思想,不再受華人大家長和傳宗接代的影響。雖然他們對婚姻的認知不一定正確,但他們至少願意嘗試去追尋,他們對婚姻可以有自己的認知和選擇,這是必須被尊重的。政府或長輩唯一可以做的應該只是給予關懷,協助他們對婚姻關係有正確的認知,允許他們從中學習去做彼此的最真和最好。